2011年3月14日星期一

腳踝關節扭傷,扭傷,跤柴...

又跤柴了!新工作剛滿一個月!是滿月禮物嗎? --_,--

可能因要適應新工作,近來運動量少了,只是行家樂徑吧,我竟在平地扭到,再扭,更再跤柴了...太過份了吧!也許由於我以往曾韌帶拉傷過吧...然後更因就腳痛引至下背痛...

...>.<...


要在網上找些資料好好照顧自己了!

〝韌帶拉傷︰韌帶的功能是將骨頭與骨頭之間連接起來,藉以維持關節之穩定,當受到外力撞擊及關節異常範圍之活動,就會產生韌帶之撕裂或斷裂,即時會使關節活動受限甚至關節血腫,及後令關節失卻穩定性。

每當腳部扭傷,病患者行路時便會自然把重量放在另一隻腳,雖然只經過一段短短的時間,都會引致腰背部用力不平衡,終至脊骨錯位及下背痛的發生。故及早的正確治療對足踝扭傷與及腰部的健康都是十分重要的!

足踝扭傷時的時處理:在剛發生時,最重要的措施便是立即停止任何的踝關節活動,趕快用冰塊或冰凍毛巾敷在扭傷部位,在外面用彈繃或布條包起來,以達到適當的壓迫作用,並將受傷的部位抬高,原則不外乎休息,腳抬高、冰敷,彈性繃帶施壓包,最少要24小時,但亦切忌超過72小時。在不痛的範圍內作足部緩和的運動。

在足踝扭傷急性期,即受傷部位出現明顯的急性發炎現象(紅,腫,熱,痛,失卻功能)時,就應該要避免腳部載重,必要時可用柺杖,一直到腳痛消失為止。使用柺杖要注意正確姿勢,要保持身體直立。柺杖可放在腳部沒有扭傷的那一邊。即如左腳扭傷,可用右邊拿柺仗。在這個時候,患者應問自己一個很重要的問題,這次足部的扭傷是否嚴重。如果只是輕微扭傷,只要依照上述的處理方法,第二天起可以熱敷來消腫止痛,每天三至四次,泡完水後重新包,以加快消除腫脹的速度。亦可以加上輕微的按摩,以促進血液及淋巴的回流。一兩星期後,扭傷便會自然痊癒。但是如果情況是嚴重的,或者已經經過兩三個星期,受傷的部位還未見好轉,那就務必要尋找專業治療,以免發生後遺症,或者忽略了骨節和軟組織嚴重拉傷的存在。〞


腳踝關節扭傷, 怎麼辦? Picture

人們在日常生活中, 上落樓梯、步行逛街、公園漫步、旅遊登山, 稍不留意踏空了梯級, 身體失去重心, 落地時踩在別人的腳上或腳被磚石、樹墩等絆倒時, 都容易導致踝關節扭傷, 俗稱 "拗柴"。踝關節扭傷後, 由於軟組織小血管破裂出血, 導致局部疼痛、腫脹、站立/ 行走困難。嚴重的扭傷可將韌帶附著的骨片撕脫下來, 症狀更加嚴重。

踝關節扭傷後, 應儘早作出肌肉或軟組織的急救, 請記著 RICE!

R.I.C.E - 扭傷急救四部曲

Rest 休息
停止運動, 馬上休息, 好好休息可以促進較快的復原。休息是為了減少疼痛、出血或腫脹, 以防傷勢惡化。

Icing 冷敷
以冰塊冷敷時, 不可讓冰袋直接觸皮膚, 應以溼掉的彈繃或冰毛巾保護皮膚再冷敷患部;冰敷15~20分鐘後, 拿開冰塊休息5分後再敷。若患部疼痛時, 應馬上停止並休息。
冰敷時皮膚的感覺有四個階段:冷→疼痛→灼熱→麻木, 當變成麻木時就可以移開冰敷袋。移開冰敷袋之後, 在受傷部位以彈性繃帶迫包紮並抬高。
  • 冰敷可使血管收縮, 減少傷處的腫脹、疼痛及痙攣。
  • 每次冰敷不要超過30分鐘, 以免發生凍傷或神經傷害。
  • 如果患者有循環系統疾病「雷諾氏病」則不可冰敷。
  • 不要太早停用冰敷袋而轉用熱敷, 太早使用熱敷會引起腫脹與疼痛,傷後二日內每天使用冰敷至少3-4次,較嚴重傷害建議在使用冰敷三日後、且腫脹有明顯消退時, 才考慮使用熱敷。

Compression 加壓
用彈性繃帶包住受傷部位, 不可太鬆或太緊, 太鬆無效易脫落, 太緊腳趾會腫麻, 妨害血液循環。

  • 加壓可止血止腫
  • 以彈繃最大長度70%的緊度來包紮能獲得充足的壓力。
  • 觀察露出腳趾或手指的顏色, 若有疼痛、皮膚變色、麻痺、刺痛等症狀出現, 表示包太緊, 應解開彈性繃帶重包。
  • 避免腫脹應維持用彈性繃帶包紮18-24小時。踝關節扭傷包紮時可以用 U 型襯墊加壓於腳踝周圍。

Elevation 抬高
不需活動它時, 就把受傷的踝關節抬高, 至少要比腰部更高才有效。

  • 抬高可止血止腫
  • 抬高傷部加上冰敷與壓迫, 可減少血液循環至傷部, 避免腫脹。
  • 傷處應高於心臟部位, 且儘可能在傷後24小時內, 都抬高傷部。
  • 當懷疑有骨折時, 應先固定在夾板後再抬高, 但有些骨折是不宜抬高的。

伴有骨折的, 可經X線檢查確診, 作石膏固定, 使韌帶斷端不再活動, 在原位癒合。必要時採用手術治療, 將撕裂的韌帶儘早縫接起來。韌帶修復癒合需1個月左右。如果不在正常位置修復, 或過早勉強活動, 斷裂的韌帶在鬆弛的位置癒合, 將會造成關節不穩 ,以後容易反復扭傷, 侵害軟骨, 久而久之, 引起創傷性關節炎。

如果扭傷後處理不當, 會令足踝關節內的脛骨、距骨(又稱踝骨)、足跟骨的位置出現移位或僵緊, 在關節活動時便會出現問題, 令關節得不到應有的活動能力, 以及會影響敏捷及平衡, 令關節更易受傷。

受傷後的 48 小時內,最好冷敷患部,48~120 小時以冷熱水交替法處理,120 小時後可以在40度左右的溫水中浸泡以促進血腫吸收, 使創傷性炎症消退, 這時可以進行手法較輕的按摩。

冷熱交替式水療法:
(1)

先將患部浸在攝氏38-40度, 在不痛的範圍內活動 2 分鐘。

(2)立刻改浸在攝氏10-16度冷水中1 分鐘。
(3)再回到熱水中活動 (如1所述)。
(4)如此冷熱交替各做5次 (即 2-1-2-1-2)。
(5)最後一次須浸在熱水中。
(6)完畢後將患部抬高, 活動5分鐘, 後綁上彈性繃帶。
(7)以上(1)-(6)為一次完整的週期 (冷熱交替式水療),每天做 2-3 次後, 約 1-2 周可完全消腫。